李大爷因脊髓损伤,在治疗中气管切开无法用语言沟通,情绪低落,家属照护困难。经过全面严谨的康复评定,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为其安装“说话瓣膜”,经过综合康复训练重新开口说话的李大爷和家人十分开心,对后续的康复治疗也充满了信心。
小链接:
什么是“说话瓣膜”?
“说话瓣膜”又叫“语音阀”,是一种单向通气的可衔接于体外气管套管处的通气阀门。在吸气时,瓣膜开放,气流可从气管套管口进入。呼气时瓣膜可关闭,气流从气管导管和人体气管间隙经过声带经由口鼻呼出,可重新建立经口鼻呼吸的模式。
“说话瓣膜”有什么作用?
①改善发声,恢复患者语言交流的能力;②帮助恢复声门下的压力及患者的味觉,嗅觉,改善吞咽的功能;③帮助患者增强咳嗽排痰,清理气道痰液,降低误吸的风险;④增强患者体位的转换,行走及其他活动的能力;⑤恢复生理上的PEEP,改善肺不张和氧合,便于气体交换;⑥增强患者克服呼吸阻力,提高自主呼吸的能力;⑦有助于评估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提早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促进呼吸机撤机和拔管进程;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哪些人适用“说话瓣膜”?
呼吸机依赖的患者;神经肌肉疾病;四肢瘫;头部损伤;慢阻肺;气管软化;轻度气管或喉部狭窄;双侧声带麻痹无明显的气道堵塞;声带未全部切除的患者;其它原因被气管切开情绪上或自身无法忍受气管堵管的患者。
哪些人不适用“说话瓣膜”?
呼吸状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机械通气依赖、无法耐受气囊放气;严重的气道狭窄病史、上气道阻塞或损伤或解剖异常等无法配合的;终末期COPD的应用需要谨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