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今日大寒,这些医学养生要点你得知道

2025-01-20 19:26:43 浏览: 来源:宣传办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终章,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在这一节气,人体生理机能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遵循医学原理进行养生保健,能有效增强体质,抵御疾病侵袭。

防寒保暖,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从医学角度来看,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大寒时节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所以,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受寒后血管收缩易引发血压波动。外出时尽量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滋养阳气,提升免疫力

中医认为,大寒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期,此时人体阳气内藏,抵抗力相对较弱。现代医学也表明,寒冷季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有所下降,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滋养阳气,能增强免疫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羊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能量、抵御严寒,从分子层面为人体细胞提供充足养分,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具活力,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

调节起居,缓解关节疼痛

寒冷天气会使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重关节疼痛症状,尤其是关节炎患者。医生建议,在大寒时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良好的睡眠能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同时,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室内保持温暖干燥,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关节部位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情绪调适,预防精神疾病

低温环境易影响人体神经递质的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几率。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点滴,释放压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血清素的合成,改善情绪状态;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

大寒时节,遵循这些医学养生要点,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变化,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筑牢根基。

供稿|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