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破解肥胖慢病年轻化困境,保山市二院于5月10-11日(中国肥胖日暨母亲节)开展“体重有数 健康有术”主题公益行动,通过“省级专家坐诊+多学科诊疗+健康科普+方案定制+沉浸体验”五维联动,构建“筛查-诊断-干预-管理”全链条服务体系。活动累计服务178人次,92%参与者表示摒弃盲目节食,85%主动选择“营养+运动+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实现健康认知与行为转变双突破。

省级专家领衔,破解减重难题

5月10日,特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郭瑞金及其团队来院坐诊,针对疑难性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减重失败案例开展“一对一”深度问诊,提供精准营养干预方案。活动当日,共接诊患者32人,其中15人现场制定个性化减重计划,4人启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等合并症协同管理。
学术赋能提升认知,构建防治网络

5月10日当天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郭瑞金、主治医生张晓丽分别进行《规范病案首页中营养诊断的撰写》、《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专题授课,医院各科室主任、护士长、骨干参加了学习,推动临床营养标准化建设。
多学科MDT诊疗,打造精准干预方案
5月11日,细雨如银线垂落,恍若为两场生命的仪式绣上珠帘——中国肥胖日与母亲节在同一片檐角下相拥,保山市二院的体重管理门诊里,正生长着关于蜕变与守护的絮语。这天联合营养科、心理科、康复科、中医科等多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她们中,多位也已是母亲。而来到诊室的多为群众,亦为母亲。

当天,医院免费开展人体成分分析(BMI、腰臀比、体脂率等8项指标),筛查出代谢综合征高风险人群23人,脂肪肝患者占比达46%。营养科+康复科+中医科+心理四科联动,针对焦虑型肥胖、产后肥胖等特殊群体,提供“营养膳食+情绪管理+运动康复+中医埋线”综合干预建议,开展肥胖的代谢危机、科学减重“三阶法”、中医埋线减重、心理行为干预等科普分享。

一位母亲举着银针埋线的照片笑:“像被春天的小蜜蜂蛰了一下,酥酥麻麻的。”
互动体验+案例分享,激发减重动力
★李女士蜕变记
病史:产后13年体重反复波动,胆囊炎住院后反弹至140斤,伴脂肪肝。
李女士自述,之前尝试过到美容院揉肚子、吃代餐液等方法,但觉得不够科学。这次选择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就是看重其专业性。最近开始到市二院体重管理门诊进行管理,体重确实在下降,身体也没什么不适,挺开心的。我从小就偏胖,大学毕业时108斤,结婚后长到130斤,生完二胎还是130斤左右。后来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不好,体重一度飙到136斤,尝试过减肥但反弹到145斤。后来胆囊炎发作住院一周,靠输液和每天走一两公里瘦到123斤,但最近又反弹到140斤左右。体检时还发现有脂肪肝两年了,虽然身体没明显不适,但觉得需要科学干预。11岁的孩子因为自己不停在减肥的路上,都出现焦虑症状。
同时表示,之前只知道医院只有肥胖门诊,我总觉得自己还没到“肥胖”的程度不敢去。在网上看到保山新闻网关于保山市二院开展体重管理门诊后,觉得适合自己就来了。
干预:接受市二院“三阶法”管理(代谢评估-方案定制-动态调整),配合中医埋线+抗阻训练,首周减重2.8kg,体脂率下降1.5%。
感言:“以前减肥像打仗,现在医生教我‘和身体对话’,孩子也不再担心我‘饿晕’了。”


★44岁张女士自述
我今年44岁,之前体重管理一直不理想。20多岁时体重仅80多斤,产后增重40斤,出现膝关节疼痛、脱发等症状。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膝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非撕裂伤),经手法复位及3年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目前仍存在久坐后起身困难的问题。
体重管理门诊方案:定制“低冲击抗阻训练+关节营养补充”计划,配合中医理疗缓解疼痛,首月目标减重5%。
正直母亲节,分享活动中,妈妈们先后都接到了来自孩子们的祝福,最暖的,一位女儿在一张白纸上画下妈妈瘦身后的模样,写道:“妈妈,你的体检报告上‘脂肪肝’三个字消失了,像魔法一样。”期待美丽妈妈的重现。
科普体系分层深化,推动全民健康素养
重点人群干预
★青少年(小胖墩):开展骨龄检测+代谢筛查,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监测网络。
★中青年群体:重点针对增肌需求者:针对体脂率高但体重偏轻者,引入抗阻训练“渐进负荷法”,提升基础代谢率。
★老年群体:结合骨密度检测定制“防跌倒训练+蛋白质强化方案”,降低肌肉流失风险。
写在后面的话
原来,生命的春天,从来不是瘦下来的执念,而是学会与身体温柔相拥的智慧,是母亲节里,送给自己的最温柔的礼物。
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吁市民:
科学减重非一日之功,健康管理需久久为功!
即日起,可前往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门诊楼5层)咨询,或致电0875-2216149预约专业服务。
小贴士:关于体态管理建议
★坐姿调整:避免完全倚靠软椅背,建议保持座椅前1/3处端坐,维持脊柱中立位;避免翘二郎腿导致的高低肩问题;日常可模拟“头顶牵引感”主动延展脖颈,配合拉伸训练。
★习惯培养:通过会务、授课等场景进行2-3小时久坐测试,验证体态改善效果;强调“21天习惯养成周期”,建议每日针对性训练。

供稿|体重管理门诊 段杏花 赵飞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