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张某,因“左耳反复流脓伴听力减退5年余”至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入院后完善耳内镜、耳部CT、听力学等相关检查。诊断后发现左耳上鼓室胆脂瘤,建议手术治疗。

此前,患者多次了解手术方式后,由于担心手术损伤大、风险高、瘢痕形成等问题,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手术。


得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可行耳内镜微创手术后至我院就诊,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给予采用“微创耳内镜持续灌流模式完成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创伤小、广角术野清晰、手术切除彻底干净,并发症少且无外耳可见瘢痕,术后恢复很快,2天后便出院,患者非常满意。


小链接
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手术,采用显微镜下经乳突入路切除,手术范围广、损伤大。采用显微镜下经外耳道入路切除,则手术视野常暴露不佳、骨质磨除多。随着耳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耳内镜技术得到不断进步,设备也不断更新。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是在传统耳内镜的基础上,设计了专门的耳内镜灌流镜鞘,镜鞘大小合适,既不会造成负担影响手术视野,还对耳内镜头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磨钻损坏内镜的情况出现。镜鞘上还有控制水流的旋钮开关,可以随时控制水流的大小。灌流泵将常温或者37°C的氯化钠盐水以合适的压力及流速泵入耳内镜和镜鞘之间的空隙,流水从空隙流出后进入术区又流出外耳道,形成一个不断向外的单向循环水流系统,将磨除的骨粉、病变残渣、术腔血液及时冲洗出外耳道,起到了吸引器的作用,而且术腔及内镜下视野始终保持清晰状态。同时水流会给镜头降温,会减少镜头对组织结构的热损伤,手术过程更流程,安全性更高。水流也可以使病变组织漂浮起来,更容易剥离切除。在持续灌流模式基础上进行手术,耳内镜下的单手耳钻磨骨也显得简单易行,持续灌流模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耳内镜手术单手操作困难的问题。对比传统耳内镜,灌流模式的应用节约手术时间,视野更清晰,手术更安全、更微创,还无外耳可见瘢痕。

供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