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丨“胸”怀仁术,心系健康——今日带您走进胸外科

2025-07-20 23:50:49 浏览: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保山市二院胸外科于2019年7月自原外四科分科启航,并于2023年7月1日独立成科。短短数年,科室已迅速成长为一支专业精干、技术过硬的医疗劲旅,拥有8名医师和10名护士的精锐团队。依托先进设备和丰富临床经验,科室业务涵盖普胸外科及乳腺外科,在肺、乳腺、食管、纵隔良恶性肿瘤,以及胸部外伤、胸壁畸形、手汗症等疾病的诊疗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

微创技术引领潮流:随着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胸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保山市二院胸外科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开展微创技术。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烙断术、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等已成为科室的常规手术。这些技术以微小创口实现精准治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经济负担减轻,大大提高了手术接受度和满意度。

特色技术,精益求精:除了常规的微创手术,科室还积极开展特色技术。静脉麻醉下乳房肿物微创旋切术,是在Mammotome真空辅助乳腺全自动微创旋切技术基础上,采用静脉麻醉方式实施的先进手术方式。手术在超声精准引导下,通过静脉给予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术中处于舒适睡眠状态,全程无痛苦。医生将探针穿刺到指定肿物下方,利用负压和旋切刀分次分层将肿物完整切除并吸出体外。对于乳腺良性疾病如纤维腺瘤,能在极小损伤下切除病灶,术后几乎不留瘢痕,兼顾治疗效果与美学需求;针对早期乳腺癌可疑病灶,可通过微创旋切活检明确诊断,实现乳腺肿瘤“诊断——治疗”一体化,大幅降低乳腺良性病变的手术创伤,尤其受到对疼痛敏感或恐惧手术患者的认可。

冷冻消融术,为肺结节患者带来新希望:科室引入的肺结节冷冻消融术,为那些因基础疾病较多、难以承受传统手术创伤与风险的肺结节患者带来了福音。手术在CT精准引导下进行,医生操作氩气刀精准穿刺至肿瘤部位,利用氩气将病变组织冷冻至-140℃至-170℃,随后通过氦气恢复温度,在200℃左右的巨大温差下,肿瘤细胞迅速破裂、崩解。整个手术过程顺利,仅留下微小创口,具有精准治疗、安全可控、局部麻醉、微创无痛、治疗彻底、疗效确切、激发免疫、提升机能、微创介入、保护肺功等优势。

多学科协作,共筑患者健康防线

在现代医学中,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已成为提高诊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保山市二院胸外科积极与医院体检中心、超声科、影像科、呼吸科、病理科等科室紧密合作。2022年4月起,胸外科与医院体检中心、超声科、影像科共同成立肺结节、乳腺结节随访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随访小组组长。体检人员查出有肺结节、乳腺结节后,由体检中心汇总数据到胸外科,科室医生对影像图像进行分析后,对“高危结节”体检人员进行电话随访,并邀请专家工作站建站专家到院会诊并手术治疗 。对于肺结节患者,呼吸科在初步筛查后,若考虑恶性可能大,会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动机制,联合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进行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为患者争取了最佳治疗时机。

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服务

胸外科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治疗,还十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因胸廓畸形感到自卑的特殊青少年,科室专门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在术后康复阶段,科室的康复团队会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和运动计划等康复指导,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胸外科医护人员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

 

 

展望未来,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打造肺、食管、纵隔及胸壁亚专科,以微创化治疗为基石,对胸外科疾病开展综合治疗模式。不断提升科室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与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院建成“一流区域医疗中心”贡献力量,在胸外科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广大患者的健康福祉不懈努力。

 

 

 

 

建站专家

 

 

 

 

 

本院专家

 

 

供稿|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