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力量丨“千里”奔赴,千里治愈,跨城医疗协作背后的暖心故事

2025-08-24 22:34:10 浏览: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近日,一场跨越数百公里的医疗协作在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圆满完成。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马千里受邀赴保,为患有5年中度高血压、病情复杂的茶叔叔成功实施胸腔镜下肺手术,并通过全程技术指导,帮助我院胸外科团队攻克合并症与复杂解剖结构带来的手术难题。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这场跨区域医疗协作也成为云南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典型案例。

 

 

 

 

57岁的茶叔叔,有5年中度高血压病史,日常血压时有波动。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尔心悸的症状,起初以为是高血压引发的不适,未及时就医。直到症状反复,才在家人陪伴下走进我院就诊。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左上叶尖后段-斜裂区占位,与左右纵隔占位分界不。这个占位不仅位置特殊、与纵隔结构“纠缠”紧密,增加了手术切除难度,还可能涉及纵隔内重要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再叠加茶叔叔的高血压,术中血管脆性更高、出血风险陡增,手术应激还可能引发血压波动、诱发意外,术后疼痛也会影响血压稳定与伤口愈合。

 

“这样的复杂病例,需要更权威的专家把关!”我院胸外科主任罗飞鹏带领团队反复评估后,一致认为需邀请权威专家指导手术,而在胸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处理合并基础病及复杂解剖病例的云南省肿瘤医院专家马千里,成为协作的 “最佳人选”。

 

 

 

 

多学科联动

量身定制“安全手术方案”

 

手术前一日,马千里教授抵达保山后直奔病房,查看茶叔叔的胸部增强CT影像,反复比对占位与纵隔结构的关联,结合患者心悸症状及高血压病史,与我院胸外科、心内科、麻醉科医生共同开展多学科协作(MDT)会诊。

经充分讨论,团队最终制定出一套兼顾安全性与精准性的手术方案:术前通过调整降压药物稳定患者血压,降低术中波动风险;术中采用高清胸腔镜技术,精准定位占位边界,避免损伤纵隔内重要组织;麻醉方案充分考虑患者耐受度,全程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手术采用微创方式,通过小孔完成操作,最大限度减少肺组织损伤。

 

 

精准手术+现场教学

2小时攻克难题

 

 

手术当天,马千里教授担任主刀医生,我院胸外科团队紧密配合。马教授一边精准操作、一边讲解到“此处组织解剖结构特殊,操作时需放慢节奏,重点关注血管与神经走行,避免误伤。”从解剖结构辨识到操作力度把控,他将20年临床经验融入每一个细节指导。

历经近2小时的精细操作,茶叔叔肺部的占位病变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极少,且未损伤纵隔内任何重要血管与神经。

 

 

术后护航

恢复速度超预期,患者家属致谢

 

 

针对茶叔叔的病情,马千里教授留下详细护理指导方案,在这套“精准护理方案”的保障下,茶叔叔的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术后第1天,心悸症状未再出现,自主咳嗽排痰顺畅,胸闷感明显缓解;术后第2天,胸片显示肺部复张良好,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4天,血压控制平稳,已能自主散步;术后不到一周,便达到出院标准。“原本以为这么复杂的手术要恢复很久,没想到一周就能出院,太感谢马教授和保山市二院的医护人员了!”茶叔叔的家属激动地说。

此次跨区域医疗协作,不仅为茶叔叔解除了病痛,更让我院胸外科团队收获颇丰。“马教授不仅教会我们复杂解剖结构下的精准操作技巧,更让我们学会了从‘全局观’出发,结合患者基础病制定整体诊疗方案,这对我们今后处理疑难病例帮助很大。”胸外科主任罗飞鹏表示。

 

 

目前,茶叔叔已顺利出院,待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后,将按医嘱定期回院复查。

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协作,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通过专家下沉指导,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让更多像茶叔叔这样的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高水平医疗服务。

 

 

 

 

建站专家

 

 

供稿|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