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丨让导管维护跨越距离,传递专业温度

2025-10-06 15:03:48 浏览: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长期依靠PICC导管维系治疗的患者来说,每周往返医院做维护,是不少人心里的“老大难”——尤其像乳腺癌晚期患者吴阿姨这样,身体虚弱又住得远,一趟奔波下来常常精疲力尽。而保山市二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正为这类患者解开难题:护理人员带着专业上门,让治疗“生命线”的守护跨越距离,稳稳送到患者身边。

 

 

对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等静脉通路,是维系治疗的“生命线”。可吴阿姨曾一度差点因为这条“生命线”的难题,停下治疗的脚步。初到医院时,长期病痛折磨让她血管严重塌陷,化疗必需的深静脉置管接连失败,看着医生无奈的表情,吴阿姨眼神里的希望一点点熄灭:“是不是连治疗的机会都没了?”

医院静疗团队成员、胸外科护士长得知吴阿姨的困境后,立刻带着同事赶到病房。大家没有急于操作,而是先轻声安抚吴阿姨的情绪,待她状态稍缓,便拿着超声仪反复评估血管走向与弹性,最终决定为其置入PICC导管。全程精准引导、谨慎调整角度,当回血顺利流入导管时,护理人员第一时间握住吴阿姨的手:“阿姨,管子通了,能好好化疗了!”

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吴阿姨身体虚弱,家离医院又远,每周一次的PICC导管维护,让她每次往返都累得直不起身。这时,护理团队主动告诉吴阿姨:“您不用跑医院,在手机上约一下,我们上门帮您维护。”

从此,吴阿姨只需在医院官方小程序上简单操作,就能预约到上门服务。从第一次护理人员带着无菌器械上门,到第9次为结疗的吴阿姨做最后一次维护,上门团队从未迟到过—铺无菌单、细致消毒、更换敷料、冲洗导管,每一步都和在医院里一样严谨;操作结束后,还会反复叮嘱居家护理要点,甚至把注意事项发在吴阿姨的微信上。

“这项服务,不仅省了我奔波的苦,更让我觉得有人一直记着我的病。”结疗那天,吴阿姨拉着护理人员的手反复道谢,原本疏离的护患关系,早已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变得像家人般亲近。

 

 

不止吴阿姨,传统导管维护需经历挂号、排队等繁琐流程,对身体虚弱、距离较远的患者来说,每一次出行都是巨大挑战。如今,保山市二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护理。无论是PICC导管还是输液港维护,护理团队都能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上门服务,且全程使用医院同款护理用品,让患者在家也能安心。

 

 

互联网+护理服务操作流程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公众号“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本院就诊过的人群,以新院区为中心点半径为15公里以内的区域方可下单

点击智能诊疗中“上门护理服务”

进入界面后选择您所需的护理服务项目

选择医院(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如实填写服务地址(主要填写患者姓名、身份证、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地址、门牌号等)

仔细阅读服务须知、服务介绍、适用人群、禁忌症、退费规则、所需耗材价目表

立即购买

选择护士上门服务的时间

如实填写服务申请信息,科室选择“住院科室”,拍照上传出院证明和患者目前的情况,然后点击下一步

仔细阅读项目风险告知书后点击已知晓

确定信息无误后点击“立即支付”

输入支付密码

注意:以上下单支付金额不包括耗材使用的费用,上门服务时如产生的耗材费用需单独下单支付。

供稿|胸外科